走來走去還是回到這塊土地....... 農婦君的尋農之路,邀你來分享



2011年4月19日 星期二

轉載:日本的食物面臨危機(二)漁港不見漁船蹤跡(上)_日中環保生態網

從這裡可以看到日本的社區民眾如何組織、參與自己城鎮的復興!


以下資料轉自:http://china.nikkeibp.com.cn/eco/news/catpolicysj/283-20110415.html

2011/04/19作為日本的水產基地,東日本的漁港接二連三地遭到地震、海嘯、核電站污水問題的襲擊。在令人絕望現實的打擊下,復興之路的探索也開始出現。如果水產業改革沒有帶頭人,日本人的餐桌就沒有保障。

        “
毀滅我這裡也是毀滅同樣是毀滅”……

        3
28日,宮城縣氣仙沼市的商工會議所和漁協主持召開了商討重建漁港的會議。海嘯整個吞噬漁港,只留下了成山的廢墟。會議伊始,各位負責人報告的災情就像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一樣。只有毀滅一詞。受災的並不只是漁船和漁具。船用燃料罐和維護檢修使用的船塢、冷藏冷凍庫、制冰機、加工公司的生產廠……漁港必不可少的設備全被沖走。市場也因為地震影響,地盤下沉近了70cm,在滿潮時,漁港甚至會被淹沒。

不是復原,而是復興
三陸地區本來就存在嚴重的人口減少和老齡化。就業人數減少、老齡化嚴重的水產業也是一樣。由於從地震前開始,漁獲量就在持續減少,只是“復原”並不能阻止漁業走向夕陽產業。這裡需要的,是令漁業重新成為成長型產業的“復興”。氣仙沼最先採取了行動,但找到一條出路並非易事。

氣仙沼漁業協會已經宣佈6月重開漁港。他們希望把全面捕撈鰹魚的季節作為復活的象徵。但是,對於沒有制冰機和冷藏冷凍設備的漁港,即使在此卸船,也無法供應鮮魚。儘管如此,因地震時出海而躲過一劫的漁民們還是意氣風發地表示“現在就想出海”。
3月28日召開的氣仙沼漁港功能重建對策委員會。各個代表接連表示遭遇了“毀滅”

另一方面,經營遠洋金槍魚延繩釣漁業的臼福總店專務臼井壯太朗卻給希望儘早恢復捕魚的部分漁協人士潑了一盆冷水:“海裡沉著大量的漁船和汽車。在還有那麼多人失蹤的情況下,想憑一己之力重整漁業實在愚蠢。”


這不只是感情問題。三陸最大規模的水產加工公司“阿部長商店”的社長阿部泰浩就認為從長期來看,應當對漁港進行改進。

“急也沒用。既然全都失去了,倒不如趁這個機會,清除過去沒能解決的問題。

我們需要做好準備,實施只有現在能夠做到的改善,採用高效率的城市設計,建設新漁港”,阿部表達了他的主張。氣仙沼港不只有市場,水產加工業者的工廠也鱗次櫛比。因此道路狹窄,很多地方大型卡車無法通行。 “重建之際,規劃時應該考慮到今後的防災,把這裡改建成更方便、更安全的漁港,給成長型產業建造踏板”,這是臼井專務和阿部社長的想法。


宣佈6月恢復捕魚氣仙沼漁協會長佐藤亮輔的想法其實也在動搖。 “我理解大家急著恢復捕魚的心情,但必須放下‘爭先’的任性態度。過去我們雖然一直與近鄰的漁港競爭,但同為受災漁港,我們希望大家攜起手來共度難關。 雖然也有急著恢復捕魚的呼聲,但即使氣仙沼自己匆忙恢復,如果不向水產業的結構問題下刀,反而會助長漁業的衰退。

在此之前,各個漁港一直都在捕魚方面相互競爭。由於沒有資源量管理,漁民無度的濫捕導致了捕魚量的減少。無法調整供需平衡的情況致使市場價格失衡。這個陋習招致了惡性循環,不僅削弱了當地漁業與大型零售商交涉價格的能力,有時還只能做賠本買賣。

截至2009年,漁業從業者的年平均收入為296萬日元。漁民的收入呈負螺旋狀下滑。而且後繼無人,老齡化嚴重。以既得權益漁業權為盾牌,阻止大企業涉足的行為也使得通往復興的道路越走越窄。
佐藤會長表示“也希望企業給予幫助”。但水產大亨的官員們卻難下決心:“以前一直躲躲藏藏,防備大企業參與。現在突然說歡迎加入,我們也沒辦法。”由此看來,企業也指望不上。

把危機作為水產業重生的踏板
如果國家作為後盾,投下巨額資金,漁港和船隻等設備有可能復原。但可行性偏低。如果災區是人口持續增長的市中心,當地的水產業有望持續增長,投資就有獲得收益的希望。但實際上,水產業只不過是“人口持續減少地區的衰退產業”。

農林水產省的調查顯示,截至2010年11月,漁業從業者為20萬2880人,比上年同月減少了4.2%。60歲以上者占半數。包括三陸在內的“太平洋北區”的漁業從業者更是比上年減少了8.1%,減少率遠遠高於日本平均水準。國家雖然宣佈提供支援,但由於船隻和養殖設備被沖走,從業者有不少都在考慮關門停業。

日本水產業存在的漁業權和老齡化等問題一直在拖。前所未有的災害雖然帶來了諸多不幸,但也可以看作是實施改革的機會。全面修復受災漁港恐怕需要1年多的時間。而根本性解決放射性污染問題還需要更長的時間。這段時間並不是浪費,而是重新描繪未來需要的時間。復興的總體設計並非一港、一縣可以完成。國家需要為今後水產業的發展前景指明道路。

重振強大的水產業需要什麼?藥方之一就是一直在提的漁港集約。越來越多的看法都認為這是從震災走向復興必不可少的因素。 從北海道到千葉縣,受災漁港的數量多達325個,其中多數遭受了“毀滅性打擊”。八戶、氣仙沼、石卷、鹽釡——在利用範圍覆蓋全國,對於振興水產業尤為重要的“特定第3種漁港”中,有4個被海嘯吞沒。

主管漁業的水產廳次長宮原正典說:“單是宮城和岩手就有大小253個漁港。我們正在向每個港派遣專職水產廳職員,聽取地方意見。但令全部漁港都立即復原確實做不到。漁港有必要進行集約。”

由於預算有限,數百個漁村不可能全部復興。水產廳希望首先維持地方就業,分配漁民和水產從業人員參與瓦裡清理等工作,在此期間對漁港進行整備。休漁期內還必須給予收入補償。如果地方沒有就業機會,人們就可能離開那裡,不再回來。

 如果水產業就此衰退又該如何?

(《日經商務》記者:安藤毅、小平和良、熊野信一郎、佐藤央明、池田信太郎、白璧達久、日野Naomi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