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來走去還是回到這塊土地....... 農婦君的尋農之路,邀你來分享



2009年1月26日 星期一

To Buy or Not to Buy?

從沒想過自己會加入「老哥/伙計」俱樂部,需要一部汽車來過生活。
成為那種「中年之後細數著曾經擁有的汽車、以廠牌車型界定人生階段」的人:
「……我的第一部車是台二手的喜美老爺車,鏗鏗鏘鏘地載第一個馬子上陽明山……;上班之後換了部Toyota,開始四處奔波的業務生涯……」
總自以為不是個重物質的人,「物」之於我不過是通往精神層面的工具;難以具有任何意義,也別想左右我的人生。就像那部被我開壞的sentra,得來不費功夫(爸媽公司淘汰車),用之不懂珍惜,棄之毫無不捨。
因此,當我下駐南部而「四處走衝」的慾望又蠢蠢升起時,本想以自己覺得最簡單的方式解決「買車」這件事——「出我所有的錢買一部可以開的車」,沒想到卻因此桶出個大摟子!信誓旦旦跟玩車的同事承諾交易,卻因家中極力反對買一部老車而失信,傷了我最珍惜的友情。
在難過懊悔之中,我發現自己混淆了朋友與生意,更小看了「買車」的意義。
那一天,剛接觸採購工作的我開著公司車馳騁在嘉南平原盤根錯節的快速道路上,音樂放地很大聲,油門踩地很用力;腦中泉泉構思著怎麼作個好的農產品盤商?……。突然覺悟,也許我這一輩子都會需要——車。


        並不眷戀車子本身,而是它可以帶我去到的地方。這幾年的生活讓我幾乎已經肯定,「四處趴趴走」是我生命動力的來源;接觸各地風土、結識台灣各個角落有趣的人們,不斷刺激著我向前滾動……。以前在台北、在宜蘭的空間尺度,兩輪機車便足以滿足,隨著據點南移,對四輪的渴望也舉日遽增。
但另一方面,自認不想遠離儉樸生活而去的我,對「買新車」這充滿資本主義氣息的行動也有點感冒;希望能在不造成地球資源浪費之下,滿足自己的行動需求。更何況,買新車勢必要付出相當金錢代價,習慣保持孑然一身的我,是否有能力也有意願背起長期「貸款」?
事實則是,雖然我企圖保持著有舊車就不買新車的原則,整個家族卻想不出個足以信賴的二手車商,親戚朋友的汰舊車似乎也可遇不可求。看來,得到車子這件事不可能簡單了!
因為必須付出相當代價,才能獲得「汽車」尺度的自由感;我前所未有地全神貫注,思考「買車」這件事。慢慢地想:考量家庭背景(這是一個習慣買新車的家庭)、我的需求與工作狀態、現在與未來;仔細地算:最高每月可以負擔多少錢?買車款項與父母要怎麼分攤?
以前總是把老sentra當作貨車來用,不經意就會載一大堆東西,考量我的「載卡多」性格,Hatchback(可掀式後車門)小車看來是最適合的車種。許久沒有認真上網評比的我重操舊業,不斷點選著汽車網站,應該是TOYATA yarisHONDA fitMAZDA 2
TOYOTA發揮極致中庸之道,不會太好也沒什麼缺點,開起來沒什麼特別的感覺,就是「車」嘛!是懶得比較又害怕出錯的人最佳選擇(顯然大部分的人都是這樣),看著路上日漸增加、直追Altis數量的yaris,不免升起「與眾一同」的恐懼。
HONDA的賽車血統」真不是開玩笑!踩著油門轉動方向盤,坐在HONDA的駕駛座會有種「我很會開車」的感覺;我終於瞭解為什麼愛改車的台客同事們鍾情於他。但內裝配備相對兩光、顏色選擇不夠、服務也不如T牌周到。感覺買了HONDA,最好對車子越來越懂,才不會找自己麻煩!
……
我會開什麼樣的車?那款車代表我是怎樣的人?有什麼背景?作什麼工作?買車不僅僅解決行動需求,更因為其價值不扉,必須長期付出代價才能獲得。讓它跟車主的個性、過去、未來緊密關連。
雖然「買車事件」極有可能最後仍以承接親戚汰舊二手車作為暫時收場,開著不想有任何聯想的三菱virage,物盡其用、榨乾剩餘價值成為最佳選擇。這個機會,卻讓我深深體悟「不動產」為什麼這麼重要:(馬克斯的資本論若隱若現,但不想翻書卻也想不出個道理!)「物」因為具有價值、需要付出代價,而與人發生關係;我們不想被物主宰,卻又不得不承認對它的依賴。
也許有一天我真的會買一部車,我很期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